五部門聯合發文!計劃到2025年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
發布時間:
2022-11-19
五部門啟動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面向重點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下人才緊缺技術崗位,到2025年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

五部門啟動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面向重點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下人才緊缺技術崗位,到2025年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關于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出,面向重點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下人才緊缺技術崗位,遴選發布生產企業崗位需求,對接匹配職業教育資源,以中國特色學徒制為主要培養形式,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現場工程師培養標準,建設一批現場工程師學院,培養一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現場工程師。到2025年,累計不少于500所職業院校、1000家企業參加項目實施,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
教育部等五部門日前印發通知,決定聯合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專項培養計劃”)。通知規劃,到2025年,累計不少于500所職業院校、1000家企業參加項目實施,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
通知明確,專項培養計劃面向重點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下人才緊缺技術崗位,遴選發布生產企業崗位需求,對接匹配職業教育資源,以中國特色學徒制為主要培養形式,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現場工程師培養標準,建設一批現場工程師學院,培養一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現場工程師。
通知提出校企聯合實施學徒培養、推進招生考試評價改革、打造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助力提升員工數字技能等4項重要任務。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常規人才培養相比,“專項培養計劃”主要有三大特點。
一是完善工程師培養體系。
通過實施專項計劃,探索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規律,形成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標準,增強工程基礎、通用技術、行動能力培養培訓,增強生產工藝、生產方式、生產設備實訓實踐,增強工程思維、工匠精神、人文素養交叉融合,貫通培養現場工程師,形成為工程技術人才緊缺領域儲能賦能的新機制。
二是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
首先由產業部門遴選一批企業,設立學徒崗位、明確崗位要求,選派技術骨干承擔專業課教學,指導崗位實踐,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工程訓練中心。教育部門引導職業院校與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專業與產業精準對接,學校人才培養規格層次、目標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推動形成產教融合新生態。
三是推廣中國特色學徒制。
校企共建以高層次學徒制培養為主的現場工程師學院,校企簽訂學徒培養協議,明確學徒的企業職工或見習職工身份享受相關待遇,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用于學徒培養和員工職業教育。創新工學交替、育訓并舉的學徒培養培訓模式,基于真實生產任務靈活組織教學,設計工學交替課時比例安排,校企合作開發優質課程及數字資源,面向企業在職員工開展入職培訓、專業技術培訓和數字能力提升培訓。
《通知》還提出,有關學校和企業不得以項目名義違規收取學費。結束后合作方不得再以國家級項目名義進行招生宣傳。各地可參照本計劃設計實施省級相關計劃。同時,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向項目企業傾斜,對納入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組合式激勵。學校參與專項培養計劃情況作為高職“雙高計劃”、中職“雙優計劃”等考核遴選的參考。鼓勵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技能型社會建設試點省份率先制訂面向專項培養計劃的區域激勵政策,對參與學徒培養的有關企業進行補貼,將有關職業能力評價結果納入地方技能人才薪酬激勵政策支持范圍。
來源|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廳
關鍵詞:
部門,培養,工程師,現場,計劃,企業,專項,學徒,崗位,實施
相關新聞


關注金石興

手機瀏覽